11月22日,记者从中山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获悉,按照中山市委、市政府工作部署以及《中山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》等规定,结合中山市实际情况,该局制定了《中山市“门前三包”责任制实施方案》(以下简称《方案》),即将在全市范围内深入开展“门前三包”工作,广泛发动社会力量,不断提高各单位以及广大群众文明意识,使市容市貌和环境秩序得到进一步提升,为中山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贡献更多力量。
完善“门前三包”内容,明确责任区四至范围
提起“门前三包”,大多数市民并不陌生,早在多年前,中山市就开展了相关的工作。与旧版的“门前三包”责任制相比,新版本具有新时代特色,内容上也更加完善、丰富。据中山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有关负责人介绍,此次出台的《方案》根据2019年实施的《中山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》,更新、完善了“门前三包”的具体内容,同时明确了“门前三包”责任区的四至(东、南、西、北)范围。
具体来看,“门前三包”的主要内容涵盖包卫生、包绿化、包秩序三大方面,要求保持建(构)筑物、设施、场所环境卫生整洁;保持建(构)筑物、设施、场所花草、树木生长良好,土壤无裸露;保持建(构)筑物、设施、场所立面整洁美观,无大面积破损、外墙剥落现象等。
“门前三包”对责任主体和责任区也提出了明确指引,如责任主体是指机关、团体、部队、企事业单位、个体工商住户(物业管理公司)以及露天市场、广场、停车场等主体单位。
责任区是指自然人、法人和非法人组织所有、使用或者管理的建(构)筑物、设施、场所及其建筑控制线至人行道路边缘石以内的区域。
建立网格化工作体系,推进“一户一码”智能化管理
为构建综合网格标准体系,2022年3月,中山市印发了《〈中山市基层社会治理综合网格巡查事项(第一批)〉的通知》,中山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共有20多条巡查发现事项被纳入在内,“未落实‘门前三包’制度”便是其中一项。依托这一基础,本次出台的《方案》创新提出了建立网格化工作体系,要求加强市、镇街、村(社区)三级联动,中山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积极下沉一线,加强业务指导,开展联合执法;镇街统筹调动辖区各部门力量,齐抓共管;村(社区)形成网格化体系,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。
《方案》中还提出了签订责任承诺书、安装“门前三包”责任牌等工作措施。“传统的责任牌只登记责任主体的信息,仅具有展示功能,缺乏与群众的互动性,新的责任牌则实行‘一户一码’,市民只需用手机扫一扫,就能直接向责任主体反映问题并了解事件处理进度,其间有执法部门进行监督,确保问题得到及时解决。”有关部门工作人员介绍,中山从2021年起已经开始逐步推进“一户一码”的智能化管理试点工作了,相比其他监督举报入口,这种方式更容易操作,监督门槛更低,有效提升了群众在提升市容市貌行动中的参与感。此外,这种由群众与责任主体直接产生互动的监督方式,也大量节省了各单位流转分派指令的时间,为政府节省了人力资源,大力提高了解决问题的效率。
目前,《方案》已下发至各镇街,根据相关工作要求,各镇街要充分利用线上线下渠道宣传“门前三包”的内容、做法和成效。每月20日前,各镇街应有指定负责人向中山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报送《中山市“门前三包”工作情况表》,这些将纳入每月市容环境卫生指数测评,作为文明城市创建重要测评指标。
中山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党组书记张永军表示,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,要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,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。开展“门前三包”群众性实践活动,就是要真正发挥人民群众主人翁精神,积极参与城市管理,努力改善市容环境,提升市民文明素养,提高城市生活品质,把中山建设得更加美丽。接下来,该局将按照动员部署、全面推进、集中整治、建立长效机制这四个实施步骤,督促各镇街认真贯彻执行《方案》,将“门前三包”落到实处。
“同世界·共北斗”第十三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北斗应用专业赛,旨在汇聚全球青年创业者,探索北斗技术的创新应用。赛事涵盖北斗创新应用技...
意向区域: 全国
意向区域: 长三角 上海 江苏-南京市 江苏-无锡市 江苏-徐州市 江苏-常州市 江苏-苏州市 江苏-南通市 江苏-连云港市 江苏-淮安市 江苏-盐城市 江苏-扬州市 江苏-镇江市 江苏-泰州市 江苏-宿迁 浙江-杭州市 浙江-宁波市 浙江-温州市 浙江-绍兴市 浙江-湖州市 浙江-嘉兴市 浙江-金华市 浙江-衢州市 浙江-舟山市 浙江-台州市 浙江-丽水市 安徽-合肥市 安徽-芜湖市 安徽-马鞍山市 安徽-铜陵市 安徽-池州市 安徽-安庆市 安徽-宣城市 安徽-滁州市 安徽-蚌埠市 安徽-淮北市 安徽-淮南市 安徽-宿州市 安徽-阜阳市 安徽-亳州市 安徽-六安市 安徽-黄山市
意向区域: 全国